清明假期,常熟市延续“有位共享”暖心举措,全市60处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4445个停车位持续免费开放,累计服务游客及市民超1.5万车次。常熟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中心通过“立体化”宣传、“多元化”融合、“精准化”保障、“细节化”服务等举措,联动多方力量,在缓解假期停车难题的同时,绘就了一幅“以车位共享传递城市温情”的生动图景。
一、“立体化”宣传,打造信息传播“高速路”
紧扣“服务前置”理念,协调市融媒体中心等单位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节前,依托“常熟发布”公众号推出《免费!对外开放!》专题推文,向社会公布开放车位的具体点位、数量及使用规则,为市民和游客制定出行计划提供清晰指引。节后,通过“i常熟”公众号连续发布《苏州感谢有你!以文明之姿共赴春日之约》《假期三天免费停车超1.5万车次,游客纷纷点赞!》等深度报道,同步在常熟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免费开放内部停车场便利游客假日交通出行》专题新闻,通过图文影像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现车位共享的实施成效与市民反馈,形成“节前告知、节后回顾”的宣传闭环,让惠民政策触达更广泛人群。
二、“多元化”融合,搭建文旅服务“新桥梁”
与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创新建立“车位共享+文旅推介”服务模式,让停车场景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窗口。通过“常来常熟”公众号发布《清明假期,常熟这些单位内部停车场免费开放!》,除公布车位信息外,特别配套《常熟旅游指南》及《常熟赏花导览图》,精准投放至虞山街道办事处3处热门停车点位。游客在停放车辆时,可免费领取这份“文旅大礼包”,通过扫码接入“智游常熟全域平台”,实时获取景区特色、交通路线、餐饮推荐等实用信息,实现从“停车难”到“游得畅”的无缝衔接。此举不仅提升了车位使用效率,更让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成为游客了解常熟的“第一站”,推动停车资源与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
三、“精准化”保障,构建志愿联动“服务网”
开放单位结合开放实际,安排内部工作人员作为志愿者,同时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与市委社工部、团市委等部门加强联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政府主导、志愿协同”的服务保障格局。市委社工部统筹调配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定点支援虞山街道办事处,重点承担游客信息登记、停车秩序引导、咨询解答等工作,有效缓解节假日期间的管理压力。团市委组织“文明啄木鸟”青年志愿者62人次,利用清明三天假期对全市60处开放停车场开展“体验式暗访”,以普通游客视角检验停车指引标识是否清晰、便民设施是否完备、服务态度是否到位,累计反馈问题12条,为后续优化服务提供了精准靶向。通过积极调动志愿力量,构筑起温情服务的立体防线。
四、“细节化”服务,书写民生保障“温情篇”
聚焦细节提升,将“换位跑一次”行动贯穿服务全过程。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分管领导带队走访市委社工部、市信访局等开放点位,慰问一线安保人员并送上暖心午餐,以“服务者关爱服务者”的方式凝聚工作合力。中心领导班子分组以普通游客身份体验停车全流程,围绕宣传引导、问题反馈等环节提出并落实优化建议5条,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整改在一线落实。从细微处着手,各开放单位还同步提供洗手间、开水、雨具等暖心服务,让游客在享受免费停车的同时,切实感受到“细节里的城市温度”。
从春节的“暖心开放”到清明的“升级服务”,常熟市以车位共享为支点,撬动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的双重提升。无论是精准的信息传播、创新的文旅融合,还是广泛的志愿参与、细致的服务优化,背后都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当一个个停车位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当一项项便民举措转化为游客口中的“常熟点赞”,这座城市正用实际行动诠释:开放的是车位,温暖的是人心,传递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与担当。
(邵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