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 更多 >> 更多 >>
10
2025-09
市医保局聚焦困难群众医疗保障需求,通过持续完善政策、优化服务、提升效能,筑起坚实健康保障屏障。今年1-7月,全市享受实时医疗救助待遇559286人次,救助基金支出9052.64万元,救助人员获得大病保险赔付5088.01万元。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管理效能。整合民政、卫生、工会、残联等部门资源,医保部门集中管理,实现救助对象从认定到参保、就医、救助的“三同步”——审批与申报同步、参保登记与保费补助同步、就医与实时救助同步。扎实推进“医疗救助一件事”,实现救助待遇“免申即享”,直接划卡就医,费用即时减免,无需先行垫付。截至7月底,已办理医疗救助一件事6543人次。加大保障力度提高救助待遇。所有医疗救助对象实行全额保费补助,超出省定不低于80%标准;实时医疗救助对象救助比例达85%,特困人员和困境儿童实现100%救助。同时,门诊救助保障限额从2000元大幅提高至1万元,既减轻了困难群众门诊就医经济负担,又有效减少“小病大治”现象,降低门诊费用向住院转移的监管风险。加固多重防线实施倾斜救助。大病保险政策向实时救助人员倾斜,自付费用起付线减半、合规自费费用起付线下降80%,各费用段支付比例在普通人员支付比例基础上提高5-15%。此外,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基础上,积极推进惠民保险对救助人员全覆盖,为困难群众织密织牢医疗保障网。
01
2025-09
苏州市医保部门聚焦基本医保全覆盖目标,以深化“一人一档”全民数据库应用为抓手,通过四大举措精准发力,推动全民参保工作提质增效。截至7月底,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164.41万人,同比增长10.84万人。强化数据分析,提升政策触达精度。以数据分析为突破口,深入挖掘“一人一档”数据投放规律,精准定位五级投放薄弱环节,针对性制定优化策略。从信息采集源头把关、数据录入标准统一到效果反馈实时追踪,全流程发力,推动五级投放率提升至84.6%,让医保政策宣传和参保引导更精准、更快速触达未参保群众。科学划分优先级,提高核查工作效能。针对未参保人员,优先对存在有效手机号码14万名人员精准推送参保提醒短信。同时,聚焦重点群体精准施策,将救助对象、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及短信推送未成功群体共3.2万人列为优先核查对象,明确短期攻坚任务与长期调查方向,让工作重心更突出、行动更高效。畅通业务协同,凝聚全域攻坚合力。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明确各级职责。市级统筹协调,加强数据分析比对与业务指导,确保调查任务高质量推进;区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基层管理,探索多渠道调查方式;街道、社区严格按照“查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要求,开展上门核验和参保动员。通过全域协同,形成全民参保攻坚强大合力。加强业务指导,锻造专业服务队伍。组织开展苏州大市“一人一档”数据库应用专项培训会,内容涵盖政策解读、数据分析、系统操作、常见问题处理等,着力打造“懂政策、精业务、善作为”的专业化队伍。同步建立业务专群,实时解答调查工作疑难问题,形成“宣传动员、问题反馈、解决方案、落地跟踪”工作闭环,推动“一人一档”系统应用走深走实。
19
2025-08
近年来,苏州市医保局聚焦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堵点、痛点,全力支持国产优质药品和医用耗材进入临床应用,加速贯通产品入院“最后一公里”。建强机制畅通互联。建立完善“医保医企面对面”“医药企业信息直报”等多渠道联系机制,积极回应企业在药品挂网、招标采购等方面的实际需求。采取问题反映、政策建议、工作报告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呼吁、宣传、推介,自国家医保谈判制度实施以来,累计助力23个地产创新药品顺利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精准服务加速挂网。推动建立医药创新产品挂网绿色通道,助力企业快速达到挂网条件,精准帮助企业针对性解决发展难题,拓展产品市场覆盖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54个品规的地产药品、1万余个品规的地产耗材在江苏省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和综合监管平台‌挂网。综合施策促进应用。引导医药机构落实国家谈判药配备主体责任,加大优质产品医保支付支持力度,加快本地优质创新药品进入临床应用。目前,全市共有22家药品生产企业的52个品种、49家器械生产企业的19个品类的医用耗材在集中带量采购中中选,覆盖全市2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
05
2025-08
近年来,苏州市医保局通过一系列“小转变”,实现办事体验的“大提升”,让医保服务更贴心、更便捷、更高效。从“跑窗口”到“线上办”。参保群众可通过线上办理参保缴费、门诊慢特病病种申请鉴定、异地就医备案等医保高频事项,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实现挂号、购药“一码通行”。今年上半年,全市异地就医线上备案共计25.9万件,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医保服务。从“跑远路”到“就近办”。推动“15分钟医保服务圈”常态高质运行,持续深化医保服务下沉与资源整合,对基层服务站工作人员开展政策培训与实操演练,统一服务流程、办理标准,确保下沉事项“接得住、办得好”。依托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加强经办服务信息支撑,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34个医保服务事项均已实现网上办,方便参保群众在家办、就近办。从“本地办”到“异地办”。全面推广医保跨省直接结算服务,不断优化异地就医服务质量,实现“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江苏医保云”APP、“苏州医保”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线上备案,让群众享受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一单清”。今年上半年,全市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机构扩面至41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约943万人次,结算金额76亿元,有效减轻参保人垫付资金压力。
04
2025-08
在苏州,有一种温暖,叫“医疗救助”!二十多年的时光流转,苏州始终将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放在心上,用一项项扎实的举措,让医疗救助这束光,照亮更多人的生活。从2002年《苏州市区特困人群医疗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到2022年底《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办法》和《苏州市“医疗救助待遇享受一件事”工作规程》的印发,苏州的医疗救助之路,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温暖。二十多年来,医疗救助管理更加高效。过去,医疗救助资源分散在多个部门,给困难群众带来不少麻烦。而现在,苏州将民政、卫生、工会、残联等部门的资源整合,由医保部门集中管理。救助对象从认定到参保、就医、救助,实现了“三同步”:审批与申报同步管理,参保登记与保费补助同步完成,就医与实时救助同步进行。更方便的是,救助对象的医保卡既是医疗保险卡,又是医疗救助卡。一个系统、一张卡,就能一次完成医疗行为和医疗救助。享受实时医疗救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划卡就医,费用“打折”当场完成,不用先垫付救助费用,待遇享受一步到位。二十多年来,救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在保费补助方面,省规定不低于保费的80%,而苏州对所有医疗救助对象实行全额保费补助,给了救助对象实实在在的支持。实时医疗救助比例同样超出省文件不低于80%的要求,实时救助对象的救助比例为85%,特困人员和困境儿童更是达到100%。不仅如此,苏州还大幅提高了困难群众的门诊救助待遇,门诊救助保障限额从2000元调整至1万元。这不仅减轻了困难群众门诊就医的经济负担,还有利于减少“小病大治”现象,降低门诊费用向住院转移的监管风险。二十多年来,救助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自2018年苏州市正式实施大病保险以来,就对救助人员实行政策倾斜。在普通参保人员大病保险赔付标准的基础上,降低救助人员的起付标准,各费用段赔付比例也在普通人员的基础上向实时救助人员倾斜。同时,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基础上,积极推进惠民保险对救助人员全覆盖,为困难群众织密了医疗保障网。二十多年来,医疗救助办理更加便捷。苏州市医保局联合民政、退役军人、总工会、残联等部门制定印发了“医疗救助一件事”工作规程。民政、总工会、残联等部门负责对困难人员进行认定,并及时准确向医保经办机构提供救助人员名单;医保经办机构则负责落实医疗救助待遇。这一举措免除了救助对象多头申报救助资格的手续环节,实现了“一门认定、一站享受”。更重要的是,从过去依救助...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年报 政务公开须知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公共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