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县新闻

双拥潮涌润鲈乡 军民同心谱新篇

来源: 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日期: 2025-08-20 08:44 访问量:字体:

吴江,这是一座流淌千年运河文脉的水天堂,更是一座赓续双拥传统的红土地。从运河畔军民共守安宁的古老记忆,到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中军政军民携手奋进的时代新篇,吴江始终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为初心,全区上下锚定“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的目标,以氛围营造为基、以政策落实为要、以社会化拥军为翼,大力推进军地双拥共建、军民融合发展,全面落实拥军优属政策,用心用情办好拥军实事,切实扛起双拥工作政治责任,军地协同成果丰富,爱军崇军氛围浓厚,社会化拥军工作得到了全国、省双拥办的高度肯定,成功实现省双拥模范城(区)“七连冠”。

崇军爱民:氛围营造绘就双拥“精神图谱”

走进吴江双拥主题公园,崭新的国防教育展板前人头攒动,孩子们围着十大英模塑像驻足聆听;山湖小学阳光少年军校里,“少年迷彩兵”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嘹亮的口号响彻校园…… 这是吴江双拥氛围浸润城乡的生动缩影。全区以阵地建设为依托,通过打造特色场景、开展互动活动,让“崇军拥军”的理念融入街头巷尾,成为群众耳熟能详的热词,更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场景,让双拥文化在日常中传递温情与力量。

标志性阵地全域延伸。建成集国防教育、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双拥主题公园,修建双拥路、拥军桥等标志性设施,设置永久性双拥宣传标志,让“崇军爱军”成为街头巷尾的视觉焦点。指导各镇(街道)打造镇级双拥公园、双拥林,横扇街道双拥林春植绿树、秋结硕果,成为军民共植同心树的见证;盛泽镇龙泉嘴村双拥主题公园融入丝绸文化元素,让双拥故事随丝路文脉流传。

国防教育多点开花。成立山湖花园小学阳光少年军校、杨嘉墀少年军校,推进笠泽实验初中国防展示馆建设,打造特色国防教育示范点。少年军校定期开展“国防第一课”“军事技能体验”等活动,年均覆盖学生5000余人次。以“一园一路两标”为抓手,整合全区红色教育资源,发布4条“红色・戎耀”研学线路,打造吴江双拥主题公园、吴江烈士陵园等28个特色点位,为社会各界提供学习国防知识、传承红色基因的平台。

典型引领蔚然成风。开展“老兵跟党走”主题活动,深入挖掘退役军人在创业创新、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事迹,组建老兵宣讲团,走进院校、企业、军营、社区和乡村,“迷彩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慰问、义诊、普法活动,成为城乡间流动的“暖心风景”。光荣牌悬挂100%、立功喜报送达100%,让“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风尚融入鲈乡大地血脉,崇军拥军爱军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暖心惠军:政策落实筑牢双拥“保障防线”

“孩子顺利入学、家属找到工作,我们在部队服役更安心了!”驻吴部队官兵的感慨,道出了吴江双拥政策落实的温度。全区紧盯军人军属“急难愁盼”,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拥军慰问常态长效。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前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率队走访驻苏驻吴部队,三年来,春节、“八一”两节累计采购慰问物资500余万元。每年召开2次双拥座谈会、1次双拥工作协调会,军地围坐共商发展大计,切实解决部队战备训练、生活保障等多项难题。

军属权益精准保障。落实军人子女入学“就近就便、优先优质”政策,建立双拥会商机制,为53名军人子女100%协调入学,确保“军娃”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聚焦随军家属就业难题,专门召开驻吴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协商会,为随军家属精准匹配工作岗位,用“岗位暖心”解除军人后顾之忧。

就业创业提质增效。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就业援助和创业孵化双基地作用,三年来,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军属)专场招聘会6场,累计214家企业提供近2300个岗位,4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推进盛泽镇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载体建设,已入驻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企业8家。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先行先试,依托三地资源共建共享,引导青吴嘉三地退役军人跨区域高质量就业创业。

优抚待遇全面落地。健全完善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三年来累计向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义务兵家庭发放抚恤补助金和优待金近2.07亿元。积极开展“关爱功臣”行动,组织274名重点优抚对象赴省第二荣军优抚医院短期疗养,推动退役军人红色档案抢救性记录保护。深入推进“崇军康养”工程,挂牌区级优待定点医院6家、退役军人康养中心7家,充分发挥优质医疗养老资源优势,更好向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先、优惠、优质服务,让优抚对象“老有颐养,病有优医”。

同心共筑:社会化拥军激活双拥“一池春水”

“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队最缺什么,支前就准备什么。”吴江赛马钢架彩板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章春鸣的话,道出了吴江企业的拥军情怀。全区推动社会化拥军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延伸,形成“社会协同、多元发力”的生动格局。

企业拥军勇担使命。赛马钢架彩板制造有限公司出色完成全国双拥办赋予的驻藏边防某部营房援建任务,为边防官兵筑牢“温暖营房”,章春鸣荣获“江苏省双拥先进个人”称号。亨通集团联合区慈善总会设立“亨通拥军关爱基金”,每年投入100万元,累计为518名困难优抚对象和10名先进典型发放关爱金528万元,用“基金暖心”传递社会温情。

文化拥军浸润心田。接续实施“吴疆书香”文化拥军固边工程,投入20余万元为援建边防部队建设拥军书屋,配备图书3000余册,让书香伴随官兵戍边岁月。常态化开展“送春联进军营”“文艺汇演进军营”等活动,每年组织书画爱好者、文艺团体进军营慰问演出,用文化暖流温暖官兵心田。

品牌拥军提质增效。坚持军地“一盘棋”,创新打造“7+N”特色拥军品牌,创新落实“惠军保”保险项目,发动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律师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送法进军营”“政策宣讲进军营”等活动。建立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年初梳理部队需求与地方资源12项,确保军地提报需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发布并每年更新完善《吴江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目录清单》,整合优质资源组建“惠军商户联盟”,让军人军属及优待证持证人享受到优先优惠优质服务。

继往开来:直面挑战续写双拥“崭新篇章”

下一步,吴江区将锚定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破解同质化、增强实效性、凝聚联动力为抓手,深挖区域协同优势,优化实事清单供给,建强军地共建载体,推动双拥工作从传统模式向特色化、精准化、社会化升级,续写军民同心新篇章。

聚焦特色拥军促发展。深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优势,深化与青浦、嘉善等地的双拥联建,联合开展“长三角红色之旅”“双拥杯赛事”等活动,打造区域协同的双拥品牌。放大“社会化拥军”特色,培育更多像亨通集团、赛马公司这样的拥军典型,推动企业拥军从“物资支持”向“科技拥军”“智力拥军”升级。

强化实事拥军增实效。建立“军地需求动态收集”机制,鼓励机关单位结合职能推出更多实事项目,从部队训练场地保障、官兵技能培训到军属就业创业扶持,让“实事清单”更精准、更暖心。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优化经费使用结构,向阵地建设、优抚帮扶等重点领域倾斜,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深化军地联动聚合力。拓展“双拥在基层”活动载体,推动驻吴部队与村(社区)、学校、企业结对共建,开展“国防教育进课堂”“军营开放日”等互动活动,让军民联系更紧密。建强“迷彩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发挥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应急救援中的作用,用“退役不褪色”谱写“双拥”乐章。

从运河之畔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江的双拥故事始终在军地同心的实践中书写新的篇章。站在新的起点,全区将继续以“军地同心”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在打造双拥更高台阶的征程上笃定前行,让双拥之花在鲈乡大地常开长艳,共同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分享
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分享文章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