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苏州市高等院校产教融合型
骨干专业遴选与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在苏州高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引导在苏州高校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入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推动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方向的紧缺型人才自主培养。经研究,苏州市教育局决定开展苏州市高等院校产教融合型骨干专业(以下简称“骨干专业”)遴选与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遴选范围
1.本次拟支持苏州市高等院校骨干专业10个左右。各在苏州高校(含校区等,下同)产教融合方面建设基础好、产教联动深入、紧贴苏州“1030”产业体系、人才培养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相关专业均可申报。
2.每所高校推荐专业不超过1个,已获得首批苏州市骨干专业及省级及以上称号的专业(含在建项目)不可重复申报。
二、遴选原则
1.聚焦产业,校企融合。引导各高校紧紧围绕苏州“1030”产业体系需要,找准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结合点,重点推进产教融合型骨干专业建设。
2.分类建设,特色发展。引导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错位布局骨干专业,着力体现自身优势与特色,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产教融合型专业,打造特色和品牌,努力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3.示范引领,协同提升。引导各高校以骨干专业建设为引领,探索形成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及时总结、凝练和推广专业建设经验,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型专业。
三、遴选条件
1.产教融合特色明显。专业人才培养符合苏州“1030”产业体系需求,初步构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与行业内的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建立了共同参与的协同管理机制,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实习实训指导等。
2.产教融合资源丰富。专业拥有校内或校企共建的高水平实训基地或技术创新平台,能满足学生实践技能训练需求。师资队伍既有具备深厚理论功底的教师,也有来自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或产业导师。建有完善的产教融合教学平台与资源库,包括与企业相关的课程库、案例库、项目库等,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3.产教融合成效显著。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良好,在对口行业或领域就业比例高,部分学生能在合作企业中实现高质量就业或创业。专业在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未来能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四、申报材料
请各高校根据遴选条件,在限额内择优推荐,对专业申报材料要进行严格审核,保证真实性。
1.《苏州市高等院校产教融合型骨干专业申报表》一式5份。
2.《苏州市高等院校产教融合型骨干专业申报汇总表》一式1份(见附件)。
五、材料提交
1.各高校请于2024年12月9日(周一)下午5点前,报送申报表和汇总表的电子档word版至指定邮箱(邮件主题标明***学校苏州市产教融合型骨干专业申报材料);12月11日(周三)下午5点前,报送加盖单位公章的纸质材料至苏州市教育局相关处室(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公园路198号),同时将电子版PDF(加盖公章)以及支撑材料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主题要求同上)。
2.高职院校申报材料报送至职业教育处,联系人:叶雷锋,电子邮箱:szsjyjgzjc@jiyj.suzhou.gov.cn,联系电话:65236421;本科院校申报材料报送至高等教育处,联系人:周蔚,电子邮箱:szsjyjgdjyc@jiyj.suzhou.gov.cn,联系电话:65151157。
六、保障措施
1.本次立项建设的骨干专业,苏州市教育局将给予每个专业一定建设经费。
2.各高校要为立项建设骨干专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3.各立项建设骨干专业要严格按照《申报表》要求做好建设工作,重点突出,强化特色,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附件:1.苏州市高等院校产教融合型骨干专业申报表
2.苏州市高等院校产教融合型骨干专业申报汇总表
苏州市教育局
2024年12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苏州市高等院校产教融合型
骨干专业申报表
高校名称(盖章):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类:
专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苏州市教育局 制定
2024年11月
填 写 说 明
一、请逐项认真填写,空缺项填“无”。有可能涉密或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勿填写。
二、申报内容力求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严谨规范、简明扼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三、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等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以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填写。
四、苏州“1030”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包括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高端装备、新兴数字产业、新能源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高端纺织以及轻工业,不在此列的填写“其他”。
五、相关成果截止时间为2024年10月31日。
六、表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字体填写,单倍行距;签名处应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表格栏高不足处可自行增加,排版务求整洁清晰、页码连贯。
七、申报书与所有附件材料用A4纸双面打印并装订成册,总页码不得超过100页。
一、基本情况
| 专业名称 | 
 | 专业代码 | 
 | ||||||||||||
| 所属门类 | 
 | 学制(年) | 
 | ||||||||||||
| 专业设置时间 | 
 | 专业总学分 | 
 | ||||||||||||
| 专业总学时 | 
 |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 ||||||||||||
| 面向的“1030”产业体系产业集群 | 
 | ||||||||||||||
| 专业招生情况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
| 实际招生数 | 
 | 
 | 
 | 
 | 
 | ||||||||||
| 校企联合开设 课程门数 | 校内课程门数 | 
 | 嵌入行业企业课程数 | 
 | |||||||||||
| 校外课程门数 | 
 | 其中:双创课程开设门数 | 
 | ||||||||||||
| 已(拟)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企合作基金项目数量 | 
 | 金额 (万元) | 
 | ||||||||||||
| 市级及以上实验中心、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 实验中心名称 | 
 | 级别 | 
 | |||||||||||
| 实训基地名称 | 
 | 级别 | 
 | ||||||||||||
| 合作共建单位(企业)名称 及产业类型 | 合作单位(企业)名称(不超过3个) | 产业类型 | |||||||||||||
| 1 | 
 | 
 | |||||||||||||
| 2 | 
 | 
 | |||||||||||||
| 3 | 
 | 
 | |||||||||||||
| 本专业近三年获省级及以上产教融合方面有关荣誉、奖励、立项建设情况 | |||||||||||||||
| 类别 | 项目名称 | 时间 | 等级 | 授予部门 | |||||||||||
| 教学改革项目 | 
 | 
 | 
 | 
 | |||||||||||
| 教师队伍建设 | 
 | 
 | 
 | 
 | |||||||||||
| 课程与教材等教学资源 | 
 | 
 | 
 | 
 | |||||||||||
| 创新创业成果 | 
 | 
 | 
 | 
 | |||||||||||
| 其他(限20项) | 
 | 
 | 
 | 
 
 | |||||||||||
二、合作单位(企业)简况
| 合作单位 (企业)名称 | 
 | ||||||||||||
| 单位性质 | 
 | 注册资金 | 万元 | ||||||||||
| 主管单位 | 
 | 企业资产 | 万元 | ||||||||||
| 单位网址 | 
 | 联系电话(传真) | 
 | ||||||||||
| 单位负责人 | 姓名 | 
 | 性别 | 
 | 职称 | 
 | 出生年月 | 
 | |||||
| 电话 | 
 | 学历 | 
 | 学位 | 
 | 专业领域 | 
 | ||||||
| 单位联系人 | 姓名 | 
 | 性别 | 
 | 办公电话 | 
 | |||||||
| 手机 | 
 |  | 
 | ||||||||||
| 员工 情况 | 总人数 | 
 | |||||||||||
| 学历 | 正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 高级工程师 | 工程师 | 其他技术人员 | 合计 | ||||||||
| 博士 | 
 | 
 | 
 | 
 | 
 | ||||||||
| 硕士 | 
 | 
 | 
 | 
 | 
 | ||||||||
| 本科及以下 | 
 | 
 | 
 | 
 | 
 | ||||||||
| 合计 | 
 | 
 | 
 | 
 | 
 | ||||||||
| 提供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平方米) | 
 | ||||||||||||
| 单位(企业) 概况 | (着重说明合作企业或单位的行业地位、生产经营状况、具备的资质和条件、经营状况、校企合作经历与合作内容、参与专业共建、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情况,限800字以内) 
 
 | ||||||||||||
注:可根据需要自行增加合作单位(企业)简况栏。
三、师资基本情况
| 专业负责人 | 姓名 | 
 | 政治 面貌 | 
 | 党政 职务 | 
 | ||||
| 学历 | 
 | 学位 | 
 | 专业 职称 | 
 | |||||
| 工作 年限 | 
 | 办公 电话 | 
 | 手机 号码 | 
 | |||||
| 近三年主讲课程 | 
 | |||||||||
| 教学科研 工作经历 | 
 | |||||||||
| 校企合作 经历 | 
 | |||||||||
| 主要教学 科研成果 | 
 | |||||||||
| 专业师资组成情况 | 专职教师 | 职称 学历 | 正高级 | 副高级 | 中级 | 其他 | 合计 | |||
| 博士 | 
 | 
 | 
 | 
 | 
 | |||||
| 硕士 | 
 | 
 | 
 | 
 | 
 | |||||
| 本科及以下 | 
 | 
 | 
 | 
 | 
 | |||||
| 合计 | 
 | 
 | 
 | 
 | 
 | |||||
| 具有企事业单位实践经历的教师数 | 
 | |||||||||
| 企业(单位)兼职教师 | 职称 学历 | 正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 高级工程师 | 工程师 | 其他技术人员 | 合计 | ||||
| 博士 | 
 | 
 | 
 | 
 | 
 | |||||
| 硕士 | 
 | 
 | 
 | 
 | 
 | |||||
| 本科及以下 | 
 | 
 | 
 | 
 | 
 | |||||
| 合计 | 
 | 
 | 
 | 
 | 
 | |||||
| 教师队伍简表 | ||||||||||
| 序号 | 姓名 | 出生 年月 | 学校教师 /企业教师 | 职称 | 职务 | 承担教学/ 管理任务 | ||||
| 1 | 
 | 
 | 
 | 
 | 
 | 
 | ||||
| .. | 
 | 
 | 
 | 
 | 
 | 
 | ||||
四、本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举措
| (包括专业定位、与合作单位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学体系重构、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等,限1000字以内) 
 | 
五、本专业产教融合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 (包括课程、教材教案、实习实训等教学资源建设,限800字以内) | 
六、本专业产教融合师资建设情况
| (包括如何构建校企师资共建共享机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绩效考核分配制度改革等,限800字以内) 
 
 | 
七、本专业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情况
| (包括与合作企业共建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生产实习、培训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等,限600字以内) 
 
 
 
 
 
 
 
 | 
八、本专业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 (包括挖掘产教融合合作成果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其他学科竞赛等,限800字以内) 
 
 
 
 
 | 
九、本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成效
| (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就业数据、江苏省教育评估院评估结果或第三方评价结果、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双创实践成果等,限1000字以内) 
 
 
 
 
 
 | 
十、本专业产教融合主要特色及示范辐射
| (包括本专业产教融合的主要模式、特色、支撑引领区域产业发展成效、示范辐射效应等,限800字以内) 
 
 
 
 
 
 
 
 | 
十一、专业建设规划及预期成果
| (本专业未来三年产教融合建设目标、具体举措及预期成效,限1000字以内) 
 
 
 
 
 
 
 
 
 
 | 
十二、学校和合作单位(企业)支持与保障政策
| (包括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等支持保障措施,限800字以内) 
 
 
 
 
 
 
 
 
 
 
 | 
十三、审核意见
| 专业负责人承诺 | 
| 
 本人在此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申报要求,如实填写申报书及相关材料,且不存在任何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有材料虚假或违纪行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按规定接受处理。 专业负责人签名: 日期: | 
| 合作单位(企业)审核意见 | 
| 
 我单位连续三年以上参与该专业人才培养,申报材料中相关信息真实有效。 单位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日期: | 
| 学校审核意见 | 
| 
 申报材料及佐证材料真实有效,相关内容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的内容,价值取向正确。如有材料虚假或违纪行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按规定接受处理。 
 校(院)长签名: 学校(公章) 日期 | 
十四、附件目录(分条列明清单,限20条以内,佐证材料装订附于申报书后,并装订成一册,申报书与佐证材料限100页内)
| 序号 | 材料名称 | 
| 1 | 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校内+企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 
| 2 | 任选1门彰显培养模式与培养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 | 
| 3 | 嵌入的课程资源说明(包括课程名称、简介、学时学分、师资来源等) | 
| 4 | 联合培养协议复印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2
苏州市高等院校产教融合型骨干专业申报汇总表
学校名称(盖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类 | 修业 年限 | 所属门类 | 专业 设立时间 | 面向的“1030”产业体系产业集群 | 是否为首批苏州市骨干专业或省级及以上称号专业建设项目 (“是”或“否”) | 专业 负责人 | 联系电话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苏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 2024年12月3日印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