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苏州3个先进集体和8名优秀教师受到表彰,他们尽职尽责,潜心育人,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恒心诠释职业光辉。
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优秀老师的持续努力和贡献,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有无私的奉献。今天,一起走进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刘思远(女)
广积累、稳心态、做榜样
她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刘思远,现任职于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工程系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苏州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目前博士就读于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刘思远一直以“四有好老师”
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做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
德技双修,关爱学生发展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刘思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先进技术理念、注重积累教学经验,以扎实的专业技能作为教书育人的核心竞争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觉得,具有‘工匠精神’的老师首先要亲力亲为。”刘思远认为,亲力亲为有好几层含义。
首先,在课堂中,虽然是学生在动手做,老师必须也要自己先做一遍才能发现问题。其次,老师必须注意积累,必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学习行业企业内比较先进的技术,所以还应该经常走进企业去了解、观察,参与行业内的研讨会,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从更高的角度引导学生。通过这些亲力亲为的实践和积累,才能拥有动态更新的行业技术数据库,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
为此,刘思远决定做一个“稳心态”的人。她说:“首先要淡泊名利,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潜心研究,深耕专业。其次要做到终身学习,只有学习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她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先进技术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库。她还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熟知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通过坚持从实践到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路线,刘思远能够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模式,做到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潜心研究,深耕专业技能
执教10多年以来,凭着“生命不息,攀登不止”的教育追求,刘思远始终坚持教育教学和职业技能双提升。
以赛促教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很重视的一环。刘思远带领着学生团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往往赛前几个月都在实训室中陪着学生们一起加班加点集训,不光向学生灌输知识,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早上8:30到晚上8:00,她一天能和学生们泡在实训室里近十二个小时。这样投入的努力让学生们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奖项,实训室走廊的荣誉橱窗里每一年都会增加她和学生们捧回来的荣誉证书和奖杯。
经过指导的学生4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刘思远2次获得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组一等奖。她还先后荣获“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教练”“江苏省技术能手”等荣誉,工作室也被评为“苏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她的学生们说,刘老师的指导科学、高效,“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她就是我们心中的机电‘工匠’。”
除技能大赛外,她还主持了多个课程,并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6篇。完成“PLC编程与应用技术”“维修电工中级工”等校本课程的开发,参编主编教材近10项。
服务企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刘思远利用假期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和培训,协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与长三角地区多家企业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合作。
2021年1月至7月,她带领团队与沓泽智能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一条包含15个工作站的智能制造产线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设备于2022年8月交付使用,团队通过在该产线中搭建一套灵活、高效、稳定的控制系统,极大地降低人力成本和资源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019年7月,带领团队独立完成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三台手机测试非标设备的控制系统改造项目,团队将原有的PLC+伺服驱动器的控制系统结构,改为labview+运动控制卡。改造后的控制系统降低了设备的硬件成本,数控系统加工精度更高,系统的可扩展性更强,为未来的系统升级和扩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刘思远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一技之长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技术技能,只有培养学生做到‘专’与‘精’兼备才能称得上‘长’。我不是专家,但我深深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教练。”
像刘思远一样,在“想成为有工匠精神的老师”的理想中,不断践行自己的坚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像他们一样做老师,将一片深情付给教育这片沃土,这,是一代又一代师生爱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