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他们把心血和热爱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自己的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一辈子做个好老师”,一起来看身边的好老师——
常熟市孝友中学戈娟
“相识”,别样的班名。每带一个班级,戈娟都会给这个班级取个别样的班名,并同步到家长群名。
她曾带过1班,班名是“绝不1班”,把绝不一般的信念种到学生心田;曾带过5班,班名是“5动青春创造奇迹”,把不负韶华的信念种到学生心田;曾带过10班,班名是“在10全10美的路上”,把成就更好的自己的信念种到学生心田;现带的12班,给他们取的班名是“说1不2棒棒堂”,通过说1不2,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实现梦想。
“爱学生——这是作为影响他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教育者必备的道德情感”是戈娟的教育信条。
戈娟认为只有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系好了,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戈娟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是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度过。平时,她还会抓住一些节日来“种田”,把尊师种到学生心田,把尊老种到学生心田,把苦中作乐种到学生心田,把对亲人的爱要大声表达出来种到学生心田,把阅读种到学生心田;把劳动最光荣种到学生心田……
初三是学生最辛苦的时候,但戈娟班里的孩子却会渴望初三的到来,因为初三每月会过集体生日,戈娟会在生日月给他们做巧克力味的纸杯蛋糕,苦后回甘,就如他们的初三生活。毕业时会送他们一份定制的礼物:一本书,在扉页写上毕业寄语,书里夹一张他们初中三年的瞬间照片,有第一个冲过运动会终点线的,有腰伤发作坐姿怪异仍坚持中考的,有手中托着粉笔雕的……并不贵重,却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戈娟一路给学生撒播着爱的种子,一路收获着学生的爱与信任。学生们有什么心事也总愿意向她倾诉,对她的爱和信任也从不吝啬表达。
初二时小唐由于考试屡屡失利,感到很失落,回到家中,还总是受到来自母亲的“冷嘲热讽”,她放弃了和家长的沟通,开始沉默。就在她被种种负面情绪压得喘不过气时,她向戈娟写下了求助小纸条。经过一系列沟通、调解,小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缓和了不少,在学习上也渐渐重拾信心。戈娟帮助她度过学习的“低谷期”,顺利迈过初二“这道坎”。
班长小张是一个内向且很不自信的孩子,初任班长的她被铺天盖地的不服声淹没,她开始怀疑、自责,觉得自己能力不如别人,成绩也不如别人……幸好戈娟听见了。戈娟告诉她:“你要放弃做班长很容易,但你问问自己,将来你想起这件事会后悔吗?现在才刚开学不久,老师愿意帮助你做到学期末,如果到时你还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班长,再换人行吗?我们一起试试可好?”期间,戈娟发现,小张并不像她自己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她画画很好,于是戈娟给她搭建平台,名著思维导图、期中期末考试时间发布海报、校运会班牌、爱心义卖海报等,一次次建立她的信心。同时,在她班级管理遇到困难时,戈娟也会和她一起想对策。小张跟着戈娟在一次次地处理问题中不断成长。再开学,戈娟问她是否还愿意做班长,“愿意一直做班长”小张如是回答。
戈老师通过家长漂流日记,让每位家长分享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等方面的经验和困惑,把做学习型家长种到合伙人心田。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曾作过精辟的论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戈娟就是这样一位潜心教书育人,默默耕耘的老师。
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校唐俏华
或许很多教育经历,唐俏华老师已经记不清了,但那个早晨,小成一家发生的事令她印象深刻。“唐老师,怎么办?他又说要回外婆家了……”接起了电话,唐俏华听到了话筒里传来无奈且无助的声音。
口中的“他”是唐俏华老师班里的孩子小成,平时默不作声的,而从这个学期开始,他开始频频请假。
“一开始是感冒,断断续续,持续了好几个礼拜不能全勤,过后周末也会因为家中有事情而请假,时不时要回老家看外婆,这个苗头不太对。”唐俏华以三十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觉察到了孩子学习态度上的变化,并与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家长也意识到了问题。
这一通电话的起因也是这样。家长在唐俏华的持续指导下,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和孩子僵持不下,只得向唐老师求助。
唐俏华明白,也许这次就是转变孩子的关键节点。于是,她挂了电话、安排好课后,便急着往小成家赶。小成家离学校不远,但正值早高峰,紧赶慢赶到小成家时,他已经整理好了行李,显然,家长已经劝阻不了了。
看到唐俏华的到来,小成的家长松了一口气。
唐俏华劝说孩子先去上课,等节假日再回老家,也许是老师的话特别有分量,孩子同意和老师回学校上课了。
孩子坐着唐俏华的车一起来到了学校,一路上唐俏华和他聊天,化解了他的抵触情绪。下课后,唐俏华把小成拉到了自己身边,从孩子们近期谈到的立志故事说起,不断开解他。“你是个重情义的孩子,格外记挂外婆,让老师很感动。”一句话,让孩子破防了,竟红了眼眶。
柔软的话语和温暖的语气是破冰的开始,小成慢慢吐露了心声。他假期回了老家,帮着干农活时觉得无忧无虑挺快乐,开学回来后越发觉得学习很难,想着在农村无忧无虑挺好,于是他想逃避,回老家也能过得不错。
面对他的坦诚,唐俏华没有一味否定,她告诉小成“人生有很多选择,都值得被尊重,唯独逃避不值得。”唐俏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明白不管做什么,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困难,一味逃避是没有用的。
接连几天,唐俏华每天就提早出门,绕道接小成上学并为他“开小灶”。在唐俏华不断地鼓励、各科老师协同帮助和家长通力配合下,没过多久,小成在一次单元练习中进步明显,他信心一下子就提振起来了。
中学期间,小成曾因手术休学一年,但他始终记得唐俏华那句话:“人生有很多选择,都值得被尊重,唯独逃避不值得”。康复后,他回到了学校,最后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学校。
为经师易,为人师难。三十多年来,唐俏华用“爱心”塑造学生的心灵,用“人格”去陶冶学生的情操,用“耐心”去引导学生的进步。她的孩子们一定记得——是唐老师把一些班务工作、学校活动由易到难放手交给他们,是在有意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不再胆小,变得自信;是唐老师极力推荐他们加入学校小交警服务,自省完善,让自己明白规则的重要;是唐老师不厌其烦与家长沟通,想尽一切办法转移关注点,帮助他们改掉坏习惯……这一桩桩唐俏华口中的“小事”,必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校校长孙霞芳表示,学校始终将“立师德、铸师魂”放在首位,树典型、立榜样,弘扬正能量,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像唐俏华老师这样,对孩子的充满爱心、耐心、责任心,她们就像一面面旗帜,引领着教师重塑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形成了青年教师你追我赶不甘落后、中年教师无私奉献奋发有为、老年教师坚守岗位初心如磐的良好育人工作氛围。
苏州市实验小学校贾银霞
在苏州市实验小学校,有位老师叫贾银霞。在那个离别的夏天,小贾老师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盆淡紫色的绣球花。送花的是她班级里的小琪,一个全校闻名的“捣蛋鬼”。
小琪捧着那盆绣球花,乐颠颠地走到小贾老师面前,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纯真和喜悦。“老师,这盆绣球送给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啊!不能曝晒,一周浇一次水,不能太多哦!”
小琪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小贾老师的信任和依赖。看着这个曾经调皮捣蛋的孩子,如今变得如此懂事和体贴,小贾老师的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感慨。
回想起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小贾老师也曾对小琪感到头疼不已。他多动、调皮,总是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让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然而,小贾老师并没有放弃,而是用智慧和爱心,试图找到改变小琪的方法。
小贾老师发现,小琪在美术方面有着天赋,动手能力也很强。于是,她开始鼓励小琪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小琪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譬如,班级图书角“形象代言”的设计,板报绘图用稿等,小贾老师都会特地叮嘱小琪好好做,并不失时机地在班级里大力表扬小琪的努力及为班级做的贡献,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某次聊天中,小琪告诉小贾老师他家种了很多植物,他特别擅长侍弄花草。小贾老师灵机一动,决定让小琪负责班级绿野生态园的植物养护工作。从那以后,每天一早都能看到小琪乐颠颠地拿着小水壶,一趟又一趟地装水、浇水,干得不亦乐乎。课间,也能经常看到小琪在观察、侍弄班级的蔬菜。等到蔬菜可以采摘时,小贾老师就让他参与择菜、洗菜,再请他分汤。
小琪在劳动中找到了在班级的存在感和归属感,脸上的笑容越加灿烂。
在小贾老师的悉心引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琪逐渐变得懂事和成熟起来。他的变化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和欣慰。他不再是那个只会调皮捣蛋的孩子,而是成为了班级里的一员,同学们对他的态度也改观了。
然而,小琪顽皮多动的天性还是在的。一次,班中几个男孩在一起玩游戏,小琪半当中想加入,被婉拒后,小琪依旧“锲而不舍”,碰撞之中,竟然导致小指骨裂。虽然这个意外小琪是主要原因,但小贾老师对小琪只有担忧和关怀,通过正面引导她用实际行动帮助小琪度过了难关。
小琪在家休养的日子,小贾老师跟同学们商量好,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小琪。小琪绑着石膏回校后,享受了王子般的待遇。吃饭有同学端,勺子同学洗,上厕同学陪,书包老师拎……那段时间,小琪过得很开心,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孩子们在帮助小琪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小琪的可爱之处。他用左手写字的坚持和努力,更是让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伤愈后的小琪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他带着两大包妈妈精心制作的饼干,向全班同学表示感谢。这份礼物不仅是对同学们的感激之情,更是对小贾老师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毕业之际,小琪是最舍不得离开小贾老师的学生之一。他妈妈说,毕业那天,谈起班主任,小琪就哭得稀里哗啦。这份深厚的师生情谊让人感动不已。
如今,那盆淡紫色的绣球花依然在窗边静静地绽放着。它见证了小贾老师与小琪之间的美好回忆和深厚情感。每当看到它时,小贾老师都会想起那个曾经调皮捣蛋、如今已经长成翩翩少年的模样。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苏州教育不断涵养育人智慧、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实践,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