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创建典型
吴中区东太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
来源: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  发布日期: 2024-11-21 09:43   访问量:





东太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以下简称东太湖片区),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涉及东山镇、临湖镇、横泾街道、越溪街道四个镇(街道)的全部行政区域,总共涉及36个行政村(社区),441个自然村,总面积约226.93平方公里,涉及农户数32968户。片区内各村(社区)集体总收入为51898.94万元,村均收入1299.75万元。东太湖片区户籍人口14.71万人,常住人口23.82万人,片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农业资源多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级名牌农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个,省、市名牌农产品数十个,打造了洞庭山碧螺春、太湖大闸蟹、吴中大米、白沙枇杷等多个吴中特色品牌。产业门类齐全,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精密加工、生物医药、纺织服饰等门类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21年,东太湖片区内工业总产值达到498.13亿元。文旅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东山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陆巷村、杨村湾、三山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碧螺春制作技艺),包含东山景区、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旺山景区、苏州太湖园博园等众多旅游景点。

一、“聚焦和美”谋定片区发展路径。一是立足发展定位。充分发挥东太湖片区山光水色与田园风貌的景观优势、丰富的农产品品牌和资源优势以及丰厚多样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太湖原乡,花香茶语”为总体形象定位,以产业发展为主线,打造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示范、太湖原乡文化展示传承的新窗口、智慧农业与和美乡村的新图景。二是明确建设思路。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生态价值转换;挖掘文化资源,打造乡村品牌“IP”;多方合作共富,促进村级可持续发展;完善旅游供给,提升旅游服务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增补乡村服务功能。三是打造预期成效。建设一批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提高村集体资产利用和收入水平,打造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形成“水清岸美、村在园中”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片区。片区共包含建设项目18个,总投资约600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552万元、自筹资金1453万元。

二、“因村制宜”精细打造和美乡村。东太湖片区内2023年获评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个,2024年拟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5个,2025年拟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6个。坚持“五美标准”、着力“六化推进”、促进“四度提升”因村制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即以乡村布局美、环境整洁美、宜居生活美、宜业共富美、人和善治美为标准,推进村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塘沟渠净化,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田园风光可视度)。同时结合村庄基础与特色,将和美乡村分为特色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生态康旅型、休闲农旅型、科技农业型五类,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不同的引导措施。特色文化型:包括三山村、杨湾村、陆巷村、太湖村,以原乡传统文化为主导,围绕山湖美景、古村古建、古风乡俗、果茶名产,打造湖居原乡人文古村的乡村文旅休闲村落。特色产业型:包括灵湖村、新路村,以中医药、花卉、水八仙等特色产业为主导,推动特色资源转变为特色经济,打造特色农业与体验式旅游业联动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示范村落。生态康旅型:包括界路村、陆舍村、旺山村,依托太湖原乡、森林资源、稻田腹地的生态本底,主打康养文化产业,植入生态养生、森林度假、运动休闲、康养研学等功能,打造生态康养休闲体验村落。休闲农旅型:包括上林村、牛桥村、前塘村等,以现代种养模式和高品质果蔬种植为特色,利用闲置空间植入多元活力文旅业态,拓展科普教育、农园体验、文创服务等功能,打造田园农旅体验村落。科技农业型:包括石塘村、渡桥村,依托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产品供应链中心等载体,主打生态智慧农业,补充创新研发、农技科普展示、农文旅配套、论坛培训交流等功能,发挥科技农业优势,打造智慧田园科创村落。

三、“五大协同”融合推进和美片区。一是协同推进规划设计。深挖片区资源特色,编制《东太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规划》,在推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基础上,鼓励开展从村庄居民点到全域要素等不同尺度的村庄设计,加快推进选聘设计师、工程师(团队)开展“驻镇”“驻村”服务。片区含村庄规划设计类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约41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17万元。二是协同推进乡村建设。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和基础需求完善各类村庄基础设施,提高村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进村庄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提升,一体化推进东太湖片区山水田林草自然要素和道路、村庄、景区、园区等生产生活要素的整合更新,促进乡村建设由点及线、由线到面。片区含乡村建设类项目6个,项目总投资约415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418万元、自筹资金741万元。三是协同推进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构建以优质水稻、水产养殖、花卉园艺、特色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现有林渡暖村、东山传统村落群等特色产品和资源,进一步开发农业生产体验类、生态观光类和人文创意类体验项目,推广“农业+”“生态+”“文化+”三大乡村旅游联动融合发展模式。片区含产业发展类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约478万元,其中自筹资金478万元。四是协同推进富民增收。拓展生产托管、物业租赁等新领域,探索融合经济、“飞地”经济、服务经济等新路径,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通过直接生产带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合作社通过资产收益带动与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片区含富民增收类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约106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06万元。五是协同推进乡村治理。加快建设统一的智慧乡村平台,构建农村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推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加强历史文化名村村落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工作。建立镇村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机制,采用统一规划、合作建设、多村共用的模式。片区含乡村治理类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约84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17万元、自筹资金127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