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省各地级市的两会陆续召开,“银发经济”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重点关注的民生话题,智慧养老、职业归属感、地方特色等都成为热点话题。
南京:
发展有南京特色的银发经济
在南京的两会上,一位参会的南京市政协委员关注点主要是南京的银发经济,“我认为南京可以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银发经济的发展中,开发具有南京特色的老年文化旅游产品,利用南京丰富的温泉和旅游资源,发展候鸟式养老模式等。”
前不久,南京市印发《南京市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将“解难题、强产业”作为两个关键着力点提出了31项重点举措,聚焦老年人吃饭、购物、就医、养老、文化等身边的“关键小事”,覆盖居家、社区、机构、社会等生活场景,既保障基本民生、刚需服务,又方便老年人享受美好生活。在此基础上,依托南京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银发科技产业、强化智慧养老服务,挖掘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有“南京味道”的银发经济服务新业态、消费新场景、新产品,大力发展有南京特色的银发经济,一定大有可为。
无锡:
“中年失业人员”应成为银发经济生力军
无锡两会上,无锡市人大代表们对“引导中年失业人员进入养老护理行业”进行热议,认为他们是银发经济的生力军,应该在各类政策上进行补充,给予社会认可。
“引导部分中年失业人员进入养老护理行业,是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良策。”无锡市人大代表李华建议,增强政策扶持力度,提升薪酬福利,利用数字化手段降低工作强度,建立工会维护权益;优化培训体系,人社部门支持共建实训基地,提升培训针对性,健全在岗培训制度,开展技能竞赛与职称评定,拓宽养老护理员成长通道;加强宣传推广,提升行业形象,通过设定职业纪念日、表彰优秀人物和事迹、加强人文关怀等,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荣誉感,照亮养老护理行业的“朝阳路”。
苏州:
让银发经济插上“AI翅膀”
2024年9月,苏州市启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虽然苏州市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老年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常规化的养老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仍存在一些不足。
为此,苏州致公党苏州市委会建议,基于目前苏州在“数字+”“人工智能+”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可整合现有姑苏银发科技实验室、吴江机器人产业集群等养老服务产业和科技产业优势资源,加快经济实用性适老化产品的研发,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建立培育计划,出台招引政策,吸引国内外养老科技领域的头部企业、创新企业落地苏州,形成银发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建立线上、线下老龄服务展示平台,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提升居民对适老化产品的接受度,为银发科技企业拓展消费市场提供保障;探索智能养老服务产品苏州标准的建立,进一步推进适老化产品标准化建设。
镇江:
关注人才培养带动银发经济市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银发经济已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养老院院长等职业缺乏专门的学科和学校培养,导致人才短缺现象严重。”镇江市政协委员刘彤是一名老年康复中心院长,她呼吁政府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整合现有大专院校的教育资源,与养老机构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将大学的智力资源和专业知识渗透到养老机构中,从而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这也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刘彤说,此外,通过各相关部门联动,构建居家、社区和养老机构之间的紧密互动机制,让在家的老人、社区的老人以及养老机构的老人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互动式服务,从而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