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查颖冬带队前往常熟市、相城区现场调研慈善救助服务驿站建设情况,实地走访常福街道慈善救助服务驿站和黄桥街道慈善救助服务驿站,并召开座谈会,听取“1+10+100”慈善救助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情况。市政府谢飞副秘书长参加调研。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盛乐,市慈善总会副会长范志芳陪同调研。
常福街道慈善救助服务驿站
驿站提供临时遇困人员慈善救助服务,项目资金由常熟市慈善总会支持,紧邻常福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调解工作室、就业创业指导室等功能性阵地,提供纠纷调解、就业指导、法律咨询、基础医疗等必要支持。
黄桥街道慈善救助服务驿站
驿站位于粉青桥街三角咀家园社区,项目资金由黄桥街道慈善义仓爱心捐赠,周边配套社区家园食堂、社会工作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法律服务所等设施,为临时遇困人员提供食宿、就业及法律咨询等服务。
全市民政部门认真落实推动救助管理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牢牢把握救助管理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发挥慈善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作用,构建“1+10+100”慈善救助服务体系,持续拓宽救助管理覆盖面,提升服务质效,让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充分尊重和关爱。全市“1+10+100”慈善救助服务体系已完整建立运行,已为临时遇困人员提供服务保障319人次。
查颖冬指出,要优化布局规划,在完善慈善救助网络上再细化。加强对临时遇困人员动态情况研判,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1+10+100”慈善救助服务体系,做到市、县级市(区)、镇(街道)三级服务功能全覆盖。要加强多元协作,在提升慈善救助服务上求实效。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协调公安、人社、司法等部门力量,赋能“慈善救助服务驿站”建设,为临时遇困人员提供暖心服务。要抓实规范运行,在健全慈善救助长效机制上出实招。按照“有统一标识、有服务团队、有管理制度”的标准,促进慈善救助网络建设规范有序运行,以务实的举措提升临时遇困人员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