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专栏 > 行政执法建设

2024年苏州市教育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来源:苏州市教育局发布时间:2025-03-31 09:55浏览量:字体:

2024年,聚焦教育强市建设目标,市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开展苏州教育法治新实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苏州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单位,法治副校长项目荣获全市“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典型项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学习落实,统筹推进教育法治建设

(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委教育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主要领导对年度法治工作进行专门部署,讨论通过《2024年度苏州教育法治和综合改革工作要点》《2024年度教育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计划》以及《2024年度苏州市教育局部门联合监管计划》等年度法治工作计划,明确目标责任,深入推进落实。

(二)强化教育系统法治干部队伍建设。贯彻落实领导干部日常学法用法制度,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围绕“依法治校理论与实践”开展2024年“法治开讲”活动,组织“苏培计划——机关干部网络学法考法”项目。完善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更新《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苏州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教育系统各单位进一步完善学法机制,丰富学法方式。

(三)开展“法治文化+青少年法治”研究。立项“苏州法治教育地方特色品牌建设研究”课题,挖掘苏州法治文化的核心价值,探索苏州法治文化对苏式教育的支撑助推作用,推动苏州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法治文化与依法治教工作的融合发展。

二、围绕发展大局,重点提升教育服务能力

(四)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教育贡献度。“促改革”上做文章,实施落户入学政策和积分入学调剂政策改革,保障更多企业人才和外来用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在“调结构”上出实招,加快推进义务教育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在“惠民生”上下功夫,让符合要求的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在公办学校或以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方式入学。在“提质量”上求实效,建立助企服务机制,开展“教育惠企·便利入学”走访活动,座谈重点企业68次,联系对接企业1155次。强化关爱融合服务,全面推行“5+2”中小学课后服务,广泛开办青少年暑托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资源。

(五)深化校外培训行业全程合规指导。聚焦资金风控谋破题,针对群众关切的校外培训预付费资金安全等问题,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开展苏州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系统构建校外培训领域预付费监管机制。“全流程”智慧监管聚优势,推进信息化平台“全流程监管”与学科类机构政府指导价、非学科类机构审批、推行示范合同文本、落实预付费资金监管等工作统一部署。联合行动“铁脚板”齐发力,坚持靠近现场一线,建立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队伍,健全黑白名单制度,联合实施“综合查一次”监管,检查内容覆盖教育培训全领域。

(六)数智赋能提升教育政务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入学一件事”改革,完成苏服办“入学一件事”项目升级改造,全年“入学一件事”共服务中小学生28万余名。推进教育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梳理提升教育服务标准化程度,更新《苏州市级政务服务“全程网办”负面清单》《苏州市政务服务帮办代办事项清单》《苏服办移动端苏州市应用清单》《苏州市级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等。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完成“中考成绩证明”事项全程网办改造和测试,计划2025年全面实施。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优化教育法治环境

(七)完善依法治教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教育领域立法引领,《苏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列入苏州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立法计划正式项目。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和重要决策类文件、合同(协议)的合法性审查工作,健全常态化审查机制,组织开展涉企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集中清理工作,梳理形成市教育局现行有效的文件清单。严格落实政策措施的公平竞争审查责任,对新出台的政策措施文件进行前置审查,确认无限制、排除竞争的相关规定。

(八)提升教育决策民主法治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江苏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苏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实施细则》和《江苏省教育系统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试行)》的有关要求,重大行政决策实施程序管理和网上平台运作,保障决策的公开透明和公正合法,切实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九)强化建设教育领域行政执法能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资格管理,新增5名行政执法持证人员,注销1名离岗人员,目前共有31名行政执法人员,均完成年度执法人员学习和测评。深化推进双随机监管,重点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查一次”建设,会同校外监管处梳理形成“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一件事”场景清单,落实“综合查一次”检查工作。

(十)规范教育领域依申请公开办理。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及时将人民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教育政策、重大事项、政策解读等都在官方网站及公众号予以公开,并加以解读说明。门户网站信息发布总数共1032条,其中含概况类信息更新49条,政务动态信息更新732条,信息公开目录信息更新118条,苏州教育微博信息发布306条,微信公众号发布936条,微信视频号发布视频395条。贯彻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的相关要求,为申请人了解教育政策或开展学术研究提供必要支持,全年依法办结依申请公开22件。

(十一)自觉接受支持人大政协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决策与指导,视监督为支持、以监督为动力,积极汇报教育重大改革工作,及时回应人大和政协关切。2024年市教育局可公开相关提案建议共计68件,均在苏州教育门户网站信息公开提案建议专栏中予以公开。

(十二)搭建强化教育信访服务桥梁。苏州教育惠民服务中心设立法律咨询窗口,开展“法律服务日”活动,为直属学校(单位)及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倡导用“微笑、热情、倾听、真诚”把教育服务送达每位教育关注者的心里,做好接听热线电话接待来访群众处理回复人民来信、各类领导信箱等工作及时受理处办“寒山闻钟论坛”12345便民平台工单“中国苏州公众监督”等在线咨询编撰《教育惠民之声》《数据分析季报》等工作期刊,发挥信访工作“信息源”“参谋部”的功能,为教育行政管理提供涉教舆情预判。

四、围绕立德树人,引导培养时代法治少年

(十三)突出强化校园课堂法治教学成效。强化依法治校建设,全市11所中小学成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报学校100%入围,数量全省第一,其中2所学校被推荐申报国家示范校,数量全省第一、唯一。聚焦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组织“苏培计划(八五普法)”——中小学教师网络法治教育第三期培训项目,全市共有6000多名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班主任和德育干部参加培训。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精品课程库建设,组织青少年法治教育精品课评选活动。开展法治文化与教育教学融合研究,组织“青少年法治教育地方特色品牌建设征文活动”,讨论将苏州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方法路径。

(十四)重点打造专业化法治副校长队伍。凝聚合力,对接全市政法系统,建立推进“开学法治第一课”工作机制。制度引领,起草完成《苏州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建立以“苏州市法治副校长工作e站”信息化管理为依托的苏州法治副校长工作体系。加强培训,举办2024年苏州市法治副校长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校一策,法治副校长们聚焦师生需求,走入校园、走上讲台、走进决策会议、走在师生周围,参与法治教育、安全管理、纠纷协调等履职工作超过2000余次。营造氛围,通过周到直播在校园开展“上好期末法治课网络安全不放假”直播活动,在苏州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道《苏城议事厅》录制“以‘法’之名护佑青少年健康成长”节目,开展“德法伴成长共护筑未来”六一院校共建、“七彩夏日”法治夏令营等体验式活动。

(十五)凝聚提升政府部门协同育人效能。与市委网信办、市司法局联合举办第三届苏州市“清朗杯”青少年法治辩论赛,以案释法、以法明理,呈现一场思如泉涌、口若悬河的视听盛宴。与市司法局、市文广旅局联合开展第三届“法治非遗课堂”暨送法进校园活动,将传统文化与法治教育相融合,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法治少年。发布暑期青少年法治实践路线10条,推动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工作。

(十六)丰富拓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体验。持续做优教育系统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周”“宪法宣传周”活动,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宣传报道近70篇,其中国家级媒体2篇,省级媒体4篇,保证法治宣传贯穿一整年,学法不打烊。面向全市青少年学生征集法治教育品牌IP形象创意设计,探索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的结合,实现以文化人、以法润心的育人目标,共收到作品1100余份。组织开展苏州市第九届青少年法治素养竞赛和“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大市范围100余位学生选手参与活动,决出15位选手代表苏州参赛,取得国家级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省特等奖2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5名的突破性成绩。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相关文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