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苏州古城以东的大地上,“非凡之城”苏州工业园区迎来自己的“三十而立”。30年间,苏州和新加坡开启了一场教育的“双向奔赴”,形成了政府积极主导、学校广泛参与、社会大力支持的合作格局。在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苏州教育将人文交流视为教育对外开放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众多人文交流活动中,青少年之间的互动尤为关键。自2024年4月起,新加坡共计20所学校522名师生陆续来到苏州,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交流活动。
苏新教育合作的推进策略
正是在这样的政府合作框架下,苏新两地教育界同仁共同致力于四大平台的构建,铸就了一个互惠共赢、开放包容的教育合作交流生态圈。
搭建协同教育合作桥梁
自2006年始,苏新两地教育部门启动中小学校长教育研讨会,已连续开展了十九届,见证了双方教育人士对教育交流的信念和坚持。研讨主题从“校本课程”“双语能力”到“有效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再到“国际化公民”“未来学习者”,每一届都围绕着双方共同关注的教育问题开展讨论。两地校长通过这个平台共同探讨、彼此启发、相互学习。
搭建互惠共赢的校际交流平台
30年来,两地已有超过100所学校正式缔结友好学校,通过交流互访、课题共建、空中课堂、联合研发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互动。双方秉承“态度不能淡、温度不能降、交流不能断”的宗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交流活动,确保双方联动紧密不断。
本次新加坡20所学校访苏交流学生层面有进校插班、苏新学生1对1结对、苏城特色课程体验、企业参访、城市行走等丰富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
搭建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平台
早在2008年,两地就启动了学校管理者互派跟岗影子学习的计划,每期时长一个月,双方管理者共享管理经验,深入观察并研讨教育教学,磋商打磨合作项目,并在学习结束后通过反馈与评估,为双方教育合作的持续改进提供意见。此外,两地合作举办“智造之家”国际师训项目,该项目由南洋理工大学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共同打造培训课程,遴选种子教师赴新加坡实地研习,并在回国后开展面向全市的“创新教学法”主题培训。
11月28日—29日,新加坡教师学院、科学教师学会副主席爱玲带领来自33所新加坡不同学校的科学老师来到苏州观摩科学课、STEAM课程、企业参访等教育交流活动。
搭建学生跨文化理解合作平台
正是基于上述校际间友好合作的平台搭建,两地通过组织多样化的交流活动,如学生互访、文化体验营等,让苏州与新加坡的学子们在互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每年双方参与线下实地文化交流的学生人数近3000人。如今,经过20年的坚持与不断优化升级,新加坡的街头、校园都已经成为苏州学子的国际理解教育移动课堂,苏州学子置身于真实场景中,深入了解新加坡的人文、历史和经济,并在这一过程中真正理解多元文化、跨文化交流以及文化差异的概念。通过这种沉浸式研学活动,学生能够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背景下学会学习、交流和沟通,同时也能够在此过程中结下深厚的友谊。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新关系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示范性,要让“高质量”成为中新合作的鲜明标识。在苏新未来10年发展蓝图中,苏州将致力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双向国际化的门户、联合创新的桥梁,以及拓宽和深化人文交流的平台。苏州教育也将紧跟规划步伐,继续携手新加坡迈步推进苏新教育合作与交流更高质量地向前发展。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