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重大战略 > 长江经济带发展

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建设迎来重要节点

来源: 苏州新闻 发布时间: 2025-03-28 13:40:00 浏览量:字体:

3月26日,国内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中交天和常熟制造中心成功下线,将肩负起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施工重任。


据悉,“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彰显我国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自主研制和应用的硬核实力。

“沧渊号”始发后,将面临多种复杂地质带,特别在穿越长江及两岸大堤时,沉降需控制在毫米级,掘进难度极大;此外还需要克服主驱动轴承负载大、部件承压能力要求极高、在长江底连续长距离掘进等一系列重大挑战。

面对隧道“长、大、高、深”的世界级挑战,“沧渊号”凝聚五项自主创新成果。一是“蛟龙之齿”安全护航。首创3层梯度刀具常压换刀系统,破解超长距离水下掘进刀具损耗难题;二是“智慧神经”精准感知。主驱动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追踪核心部件振动、油品质量等多项数据,实现核心部件健康状态实时监测;三是“无人驾驶”自主掘进。搭载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姿态调整、泥水环流、同步注浆等自主控制模块,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四是“毫米级”沉降控制。创新“前混式”双液注浆技术,提高浆液混合质量,攻克高水压软土地层变形控制瓶颈;五是“全周期”智能维保。搭载管片DDCI智能化自动拼装机器人、智能维保及预警系统构建装备健康管理体系,为盾构机高效、稳定掘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漏水,至今依然是隧道工程建设特别是水下隧道工程建设的世界性难题。中交天和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表示,结合多年水下和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掘进经验,他们率先解决“十隧九漏”、毫米级精度控制的世界难题,创下所建超140万平方米隧道内壁滴水不漏、管片上浮量和错边量分别控制在8毫米和3毫米内、地面沉降控制在3毫米内的行业新高度。

接下来,“沧渊号”将进行整体拆解。通过水陆联运方式,运抵位于南通海门的施工现场,在工地进行组装调试,预计今年7月“沧渊号”盾构机始发掘进。

【新闻多一点

海太长江隧道,北起南通市海门区,南至苏州太仓市,线路全长39.07公里,最大埋深超过75米。其中,盾构隧道长度超过900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该隧道是国家《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和《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重点推动建设项目,也是江苏省“十四五”重点推进的过江通道项目,计划于2028年基本建成。

隧道建成后,可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车流量,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网站支持IPV6
网站标识码:3205000029    苏ICP备10219514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607号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