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财政科学管理水平,推动解决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重投入、轻绩效,重产出、轻成本”问题,苏州财政自2023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两年间累计实施26个成本绩效分析项目,核减相关成本超8亿元,力促财政资金降本增效、公共服务补短提质。
一是聚焦民生关切,搭建导向鲜明的分析体系。试点以来,市级财政先行先试,优先为公共服务、城市运维等重点领域项目提供分析服务,于当年确定并实施了群众关注度高、资金规模较大的政府购买公交和轨道交通服务等分析项目,助推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2024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居民养老、城市运维、行政运行等领域,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各县级市(区)等也都参与其中,促进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整体提升。
二是强化科技赋能,开拓成本研判的创新路径。成本绩效分析过程中,紧扣政策项目的目标定位,结合不同行业领域特点,科学制定个性化方案,合理选用分析方法,并探索总结出“界定财政补贴边界、分析业务绩效现状、设定运营服务目标、核定财政支出标准、优化政府管理模式”的实用做法。强化对大数据分析手段的运用,在分析政府购买公交和轨道交通服务项目时,即通过三大通信商手机信令数据,综合分析市民公共交通出行规律及潜在需求,为科学规划线网布局提供量化数据支撑。
三是锚定降本增效,增进真实可感的成果运用。通过开展成本绩效分析,一方面,厘清了项目成本,如为政府购买公交服务项目节约资金近6亿元,节约率近20%,市政养护、生态环保、居家养老等领域项目核减率超10%;更关键的是,通过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直至末端节点,详细论证各环节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查找了制约成本管控和效益实现的潜在因素,推动项目运营单位精简优化和整合再造现有的业务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业务质量和效率。
下一步,苏州财政将持续聚焦民生重点领域,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提质扩面,以绩效促管理、节财力,着力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绩效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