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摊点既是城市管理的难点,也是关系民生的堵点和痛点。如何管好流动摊点,考验着城市管理部门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在相城区,通过疏堵结合让“烟火气”更有序,探索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子。目前,全区已建成引导点68个,容纳摊位约2000个。
夜幕降临,相城区元和街道人民路和平津路口的人民桥夜市又热闹了起来,摊主们从傍晚4点半就开始进入摊位引导点内准备。进入夜市做生意后,来自盐城的网红炒面摊主纪师傅终于结束“躲猫猫”的流动摊点生活了,有了安心落脚地;90后老板娘小徐再也不用担心顾客找不到摊位了……
跟元和街道人民桥夜市引导点一样,在相城区,全区已经建成的引导点有68个。各引导点硬件设施基本完善,管理制度基本健全,既做到了供应先行、引摊入市、集中成市、聚集人气,也实现了居民刚需与环境秩序的兼顾。相城区城管局还制定了引导点验收标准,对每个新投用的引导点,按照“好”“中”“一般”进行分类验收;同时因地制宜,各板块结合实际,不断优化调整引入“第三方管理、自治推选管理、社区管理”三种管理模式。
如今,望亭镇“落日市集”引导点、太平街道“获溪之夜”引导点、黄埭镇春丰路引导点、元和街道人民桥夜市引导点等,已经成为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堵疏结合,让“烟火气”更有序
自流动摊点综合治理专项工作启动以来,摊点数量及投诉量均呈下降趋势,投诉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5%。为了提升治理效能,相城区城管局还在注重“人防+技防”的同时,强化应用科技手段。在重要区域、集聚点位增设AI智能监控,目前,全区已安装144套具备隔空喊话功能的监控设备,基本做到全覆盖;利用无人机实现“空地联动”加强管控,对流动摊点易发多发点位、毗邻区域进行全方位巡飞,确保问题不反弹不新增。
未来,相城区城管局还将重点围绕长效管理、智慧治理、立体监督三个维度,构建“规划-建设-治理-反馈”全链条工作体系,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方式,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对流动摊点治理工作的监督和举报。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729号
